欢迎访问陕西建工新能源有限公司官网 Chinese | English
新闻动态 NEWS
<p> <strong>陕西建工新能源有限公司&nbsp;</strong> </p> <p> 邮箱:sjxny@sxnec.com </p> <p> 电话: 029-83661315181 </p> <p>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九路79号 </p> <p> <img src="/upload/image/20200824/20200824160800_92394.png" alt="" /> </p> <p> <br /> </p>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国家发改委公开征求《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意见,涉及光伏、绿电交易等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453 时间:2023-03-21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其中光伏相关的信息如下:

太阳能发电装备制造

包括光伏发电设备、光热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控制系统与装备等制造。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和项目需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要求。

太阳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等设施。需符合《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T 29319)、《独立光伏系统技术规范》(GB/T 29196)、《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JGJ/T 264)、《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6969)(2级及以上能效水平)、《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 50364)、《工业应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规范》(GB/T 30724)、《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储水箱技术要求》(GB/T 28746)、《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 50495)等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工程建设和运营

包括以优化整合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目的的区域(省)级、市(县)级、园区(居民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为增加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利用多种资源组合优势、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风光储一体化、风光水(储)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等多能互补系统建设和运营;采用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技术建设运营的终端一体化供能系统设施建设和运营,且设施综合能效应不低于70%。需符合《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280号)、《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2016〕1430号)等国家、地方相关政策要求。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营

包括为提高电网对风电、光伏发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能力,提升电网运行灵活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电网中主要承担电力“削峰填谷”功能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营。需符合《抽水蓄能电站水能规划设计规范》(NB/T 35071)、《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编制规范》(NB/T 35009)等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分布式能源工程建设和运营

包括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地热能供暖制冷等分布式能源工程。天然气或其他化石能源驱动的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和工程项目的节能率需符合《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节能率第1部分:化石能源驱动系统》(GB/T33757.1)要求,相关系统和工程项目规划设计需符合《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设计导则》(GB/T 39779)要求,相关系统和工程项目的制冷、供热单元和动力单元需符合《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GB/T 36160)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

包括利用建筑屋顶、墙面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向建筑提供电力,以及利用热泵等设施向建筑供冷、供热的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的设计、建设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改造活动。需符合《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T 51368)、《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电气设计规范》(JGJ/T 36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 50364)、《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GB 5049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 50801)、《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应用技术导则》(建标〔2020 〕66 号)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66)、《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设计标准》(GB/T 51381)、《柔性直流输电成套设计标准》(GB/T 51397)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绿色产业项目勘察服务

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其他绿色资源勘察服务,可生能源等绿色资源经济利用潜力及绿色产业项目建设规模潜力评估等服务。

可再生能源绿证和绿色电力交易

包括可再生能源绿证和绿色电力交易的项目信息管理、证书核发、交易体系建设等。可再生能源绿证和绿色电力交易需符合《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132号)、《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适应绿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组织修订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形成《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3年3月16日至2023年4月15日。欢迎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网络、传真等方式提出意见。如建议修改或增加条目,请提供相应的解释说明。请登录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cn)首页意见征求专栏,进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公开征求意见栏目,提出意见建议。传真请发至010-68505594。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附件:1.《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

              2.《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的解释说明(征求意见稿)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3年3月16日

附件1

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 2023年版)

(征求意见稿)

1节能降碳产业

1. 1高效节能装备制造

1. 1. 1 节能锅炉制造

1. 1.2 节能窑炉制造

1. 1.3 节能内燃机制造

1. 1.4 高效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

1. 1.5 节能型泵及真空设备制造

1. 1.6 节能型气体压缩设备制造

1. 1.7 节能电动机、微特电机制造

1. 1.8 节能风机风扇制造

1. 1.9 节能型变压器、整流器、 电感器和电焊机制造

1. 1. 10 高效节能磁悬浮动力装备制造

1. 1. 11 节能农资制造

1. 1. 12 节能采矿、建筑专用设备制造

1. 1. 13高效节能商用设备制造

1. 1. 14高效节能家用电器制造

1.1. 15 高效照明产品及系统制造

1. 1. 16 高效节能炉具灶具设备制造

1. 1. 17 余热余压余气利用设备制造

1.1. 18 绿色建筑材料制造

1. 1. 19 能源计量、检测、监测、控制设备制造

1.2 先进交通装备制造

1.2. 1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

1.2.2 船用绿色动力装备制造

1.2.3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

1.2.4 新能源飞行器制造

1.3 节能降碳改造

1.3. 1 锅炉 ( 窑炉) 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

1.3.2 汽轮发电机组系统能效提升

1.3.3 电机系统能效提升

1.3.4 电网节能改造

1.3.5 余热余压利用

1.3.6 能量系统优化

1.3.7 绿色照明改造

1.3.8 船舶绿色低碳升级改造

1.4 温室气体控制

1.4. 1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1.4.2 油气田 甲烷采收利用

1.4.3 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开发与利用

1.4.4 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减排

2环境保护产业

2. 1 先进环保装备和原料材料制造

2. 1. 1 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制造

2.1.2 水污染防治装备制造

2. 1.3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装备制造

2.1.4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装备制造

2. 1.5 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制造

2. 1.6 放射性污染防治和处理设备制造

2.1.7 环境污染处理药剂材料制造

2. 1.8 无毒无害原料生产与替代使用

2. 1.9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产

2.1. 10 环境监测仪器与应急处理设备制造

2.2 大气污染治理

2.2. 1工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

2.2.2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

2.2.3 非电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2.2.4 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

2.2.5 工业厂矿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控制

2.2.6 城市扬尘综合整治

2.2.7 餐饮油烟污染治理

2.3 水污染治理

2.3. 1 水体保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

2.3.2 重点流域海域水环境治理

2.3.3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

2.3.4 重点行业水污染治理

2.3.5 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集中治理

2.4 土壤污染治理

2.4. 1 农用地污染治理

2.4.2 建设用地污染治理

2.4.3 农林草业面源污染防治

2.4.4 沙漠污染治理

2.5 其他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

2.5. 1 工业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处置

2.5.2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运输

2.5.3 噪声污染治理

2.5.4 恶臭污染治理

2.5.5 新污染物治理

2.5.6 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

2.5.7 园区污染治理集中化改造

2.5.8 交通车船污染治理

2.5.9 船舶港口污染防治

2.5. 10 畜禽和水产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

2.5. 1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3. 1 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制造

3. 1. 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制造

3. 1.2水资源高效及循环利用装备制造

3. 1.3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装备制造

3. 1.4 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装备制造

3. 1.5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装备制造

3. 1.6垃圾资源化利用装备制造

3.1.7 废气回收利用装备制造

3.2 资源循环利用

3.2.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3.2.2 水资源高效及循环利用

3.2.3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3.2.4 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

3.2.5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

3.2.6 垃圾资源化利用

3.2.7 废气回收利用

3.2.8 园区循环化改造

4清洁能源产业

4.1 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

4. 1. 1 风力发电装备制造

4.1.2 太阳能发电装备制造

4. 1.3生物质能利用装备制造

4. 1.4 水力发电和抽水蓄能装备制造

4. 1.5 核电装备制造

4. 1.6 燃气轮机装备制造

4. 1.7 地热能开发利用装备制造

4. 1.8 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制造

4. 1.9 非常规油气勘查开采装备制造

4. 1. 10 海洋油气开采装备制造

4. 1. 11 新型储能装备制造

4. 1. 12 燃料电池装备制造

4. 1. 13 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装备制造

4. 1. 14 智能电网产品和装备制造

4.2 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和运营

4.2. 1 风力发电设施建设和运营

4.2.2 太阳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4.2.3 生物质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4.2.4 大型水力发电设施建设和运营

4.2.5 核电站建设和运营

4.2.6 地热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4.2.7 海洋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4.2.8 煤层气 (煤矿瓦斯) 抽采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4.2.9 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4.2. 10 热泵设施建设和运营

4.3 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

4.3. 1 煤炭清洁生产

4.3.2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4.3.3 清洁燃油生产

4.3.4 天然气清洁生产

4.3.5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

4.4 能源系统高效运行

4.4.1 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工程建设和运营

4.4.2 新型储能设施建设和运营

4.4.3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营

4.4.4 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

4.4.5 智能电网建设和运营

4.4.6 电力负荷调控响应系统建设和运营

4.4.7 天然气输送储运调峰设施建设和运营

4.4.8 分布式能源工程建设和运营

4.4.9 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5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

5.1 生态农林牧渔业

5.1. 1 现代化育种育苗

5. 1.2 种质资源保护

5. 1.3 绿色农业生产

5. 1.4 绿色、有机认证农业

5.1.5 农作物种植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和运营

5.1.6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5. 1.7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5.1.8 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5. 1.9 森林资源培育

5. 1. 10 林业基因资源保护

5. 1. 11 林下种养殖和林下采集

5. 1. 12 森林游憩和康养

5. 1. 13 绿色畜牧业

5. 1. 14 绿色渔业

5.2 生态保育

5.2. 1 生物多样性保护

5.2.2 自然保护地建设和保护性运营

5.2.3 天然林保护修复

5.2.4 国家储备林建设

5.2.5 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建设和运维

5.2.6 生态产品监测体系和生态感知系统建设和运维

5.3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5.3. 1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5.3.2 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修复

5.3.3 土地综合整治

5.3.4 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5.3.5 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

5.3.6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5.3.7 有害生物灾害防治

5.3.8 矿山地质环境、油气田生态环境恢复和生态修复

5.3.9 水生态系统旱涝灾害防控及应对

5.3. 10 河湖与湿地保护修复

5.3. 11 海洋生态、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生态修复

5.3. 12 增殖放流与海洋牧场建设和运营

5.3. 13 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牧还草工程建设

6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6.1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6. 1.1 绿色建筑建设和运营

6. 1.2 超低能耗 、近零能耗 、零能耗 、低碳 、零碳建筑建设和运营

6. 1.3 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

6. 1.4 全过程绿色建造

6.1.5 建筑绿色运营

6.1.6 装配式建筑设计和建造

6. 1.7 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

6.1.8 建筑用能电气化、智能化改造

6. 1.9绿色高效制冷改造和运行

6. 1. 10 绿色仓储

6. 1. 11 绿色农房建设、改造和运维

6.2 绿色交通

6.2. 1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升级改造

6.2.2 充电、换电和加气设施建设和运营

6.2.3 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和运营

6.2.4 共享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

6.2.5 城乡客运系统建设和运营

6.2.6 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和运营

6.2.7 环境友好型铁路建设运营和铁路绿色化改造

6.2.8 多式联运系统与公转铁、公转水建设和运营

6.2.9 公路甩挂运输系统建设和运营

6.2. 10 绿色民航

6.2. 11 绿色港航

6.2. 12 绿色物流

6.3 环境基础设施

6.3. 1 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营

6.3.2 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营

6.3.3 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漏损控制建设和运营

6.3.4 水利设施智能化改造

6.3.5 城镇污水收集系统排查改造建设修复

6.3.6 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及规范化建设和运营

6.3.7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

6.3.8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6.3.9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和运营

6.3. 10 生态安全预警体系和生态保护修复信息平台建设和运维

6.4 城乡能源基础设施

6.4. 1 城镇电力设施智能化建设运营和改造

6.4.2 城镇一体化集成供能设施建设和运营

6.4.3 城镇集中供热系统清洁化、低碳化建设运营和改造

6.4.4 农村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6.5 信息基础设施

6.5. 1 通信网络节能改造

6.5.2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6.5.3 数据中心节能改造

7绿色服务

7. 1 咨询监理

7. 1. 1 绿色产业项目勘察服务

7. 1.2 绿色产业项目咨询服务

7. 1.3 绿色产业项目施工监理服务

7.2 运营管理

7.2. 1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7.2.2 合同能源管理

7.2.3 合同节水管理

7.2.4 电力需求侧管理

7.2.5 资源循环利用第三方服务

7.2.6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7.3 监测检测

7.3. 1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7.3.2 温室气体排放源监测

7.3.3 环境损害监测评估

7.3.4 污染源监测

7.3.5 企业环境监测

7.3.6 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安全预警

7.3.7 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评估

7.4 评估审查核查

7.4. 1 节能评估和能源审计

7.4.2 碳排放核查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和核查

7.4.3 建筑能效与碳排放测评

7.4.4 清洁生产审核

7.4.5 环境影响评价

7.4.6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

7.4.7 自然资源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评估

7.4.8 生态保护修复产品和生态系统评估

7.4.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7.4.10 水土保持评估

7.5 绿色技术产品研发认证推广

7.5. 1 绿色技术产品研发

7.5.2 绿色技术产品认证推广

7.5.3 绿色技术交易

7.6 资源环境权益交易

7.6. 1 碳排放权交易

7.6.2 用能权交易

7.6.3 用水权交易

7.6.4 排污权交易

7.6.5 林权交易

7.6.6 可再生能源绿证和绿色电力交易

附件2

陕西建工新能源有限公司电话: 029-83663581邮箱:sjxny@sxnec.com

地址: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九路鼎正中央领郡17号楼17层陕ICP备18010279号-1